感谢阅读!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


*是医学心理学结课作业的完整版(因为字数限制,交的有删减)。

*刚接触精神分析,阅读有限,理解浅薄,欢迎批评指正,交流学习。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小说《占梦人》中写过一个以释梦为生的女人。她的梦有预见性,但缺乏直接逻辑,她梦见弟弟被激流冲走,解释是弟弟不该吃甜食。之后弟弟竟然真的因为吃糖噎死了。二战期间,她凭借这样的能力几乎统治了维也纳的一家人。她搬进这家人的房屋,早晨给他们解梦,预言决定每个人当天的选择,从而获取报酬。“她以做梦为生。”梦的预言性是人对梦原始的认识。从19世纪开始,将梦当作预言或预兆的观念渐渐被视为迷信。梦是否有预言功能,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做了否定的答复,梦只指涉现实。


梦对于现实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解析梦和现实的关系,《精神分析引论》中关于梦的部分对此有内容简化但结构明晰的介绍。《精神分析引论》按照过失、梦和神经症三个主题分为三部分。本文主要谈谈我对梦这部分的想法。


1.梦是否有意义


《精神分析引论》实际上是弗洛伊德1915年至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开设课程的讲稿,对于我这样没有接触过精神分析理论的大众来说比较好读,易于理解。弗洛伊德在讲授过程中有一个习惯,他喜欢给自己设立假想的反对者。他在介绍自己的观点前后常常说,我猜想你们当中大多数人会这样反对,再提出对假想的反对意见的驳斥。在关于梦的部分,首要的反对意见就是“梦没有意义”,这个问题关乎梦的议题是否值得研究。


首先,梦的本质是什么?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受激得梦”,即梦是睡眠状态下心灵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弗洛伊德不否认在睡眠状态下,体内或体外的身体刺激会对梦的内容产生影响,但他认为身体刺激只是引发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这个观点只能解释梦的缘由,离说清梦的本质还差得远。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大脑对身体或心理刺激的阐述和利用,将该刺激置于关联情景中并用外物取代它。人在睡眠中会受到来自心理和身体的两方面刺激,梦就是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应当注意,这种反应不是简单地再现刺激,而是包含对该刺激经过阐述和替代过程的再利用。


总之,弗洛伊德反驳了梦是纯客观生理过程的看法,他认为梦一定有相当程度的主观心理过程参与,包括作为梦的诱因的心理刺激和梦的过程的主观阐述,并不是将一个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调到对应的数值就能触发对应的梦。所以有使用精神分析方法,而不是纯医学手段来研究和理解梦的本质的必要。


我联想到精神疾病相关的问题,我最近在写主题为精神分裂症和肠道菌群关系的综述,感受到似乎现代医学依然倾向于用客观的指标来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如果未来的研究证实将肠道菌群调到某一个比例就能引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只需要开能够调整肠道菌群数目的药物或者敲除引发菌群失调的先天携带的基因,不需要任何心理层面措施的参与,就像现在医院精神科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式一样,心理刺激的诱因还在那里,我总觉得有本末倒置之嫌,我在情感上主观怀疑主流研究和治疗思路,但尚未形成有逻辑的观点。自此我感受到弗洛伊德的伟大,他在一百年前考虑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


弗洛伊德第二个对大众观点的反叛是关于梦的功能。当我们谈论事物的意义,大部分时候是在讨论这件事物对于现实社会及我们自身的功用。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功能不是大众所想的干扰睡眠,恰恰相反,梦的存在是为了守护睡眠。正是因为有梦,人对身心刺激的反应有渠道得以宣泄,才能起到暂时消除刺激、延续睡眠的作用。梦的作用就是以幻觉体验的方式满足做梦人的愿望,从而保有睡眠。释梦的作用就在于找出这个造成梦的心理刺激,将做梦人未意识到的欲求提上有意识的层面,从而寻求方法解决让做梦人难以入睡的根本问题。


2.梦的意义能否被解析


让心灵中最隐秘的幽深之处化作意识的这项任务,是完全有去可能实现的。(Freud1905a:114)


梦有显意和隐意两面,显意指你做的梦直白地展现的内容,即将你的想法转化成的经验。隐意指显梦之下潜意识层面的想法,是需要对做梦者的联想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的内容。解析梦的意义就是从显意挖掘隐意的过程。如果梦的本质是人在睡眠、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刺激的反应,那在清醒、有意识的条件下,是否能对梦进行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做梦者实际上知道自己还未意识到的这些用作梦境材料的事情,但他不知道自己知道。弗洛伊德类比了催眠者在清醒后被问及催眠的过程一概回答不记得,但经过提醒可以自主说出完整的催眠流程。就此弗洛伊德提出,询问做梦者为什么做这个梦,得到的第一联想就是答案,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我感觉这种方法有些主观,如果做梦者刻意隐瞒或者编造说法呢?弗洛伊德补充说,如果做梦者对梦的回忆有误或者有遗忘,这也属于对梦的隐意歪曲和替代的过程,不过是有意识地。那么主观方法的缺陷在于可能会做不到,但不意味着不能做。类似于客观的医学治疗也可能会遇到病人不配合吃药的情况。

 

3.梦的意义如何被解析


如果你期待弗洛伊德给出一种标准化、流程化的解析,类似于在医学领域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这种有操作蓝本的标准化流程,你可能会和我一样失望。实际上释梦对于解梦者和被解梦者来说依然不可避免地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对释梦过程我的理解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步联想出梦的隐意,第二步是消除梦的歪曲。类似于医学里第一步跟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反向推出DNA的密码子排列顺序,第二步再针对密码子对氨基酸多对一等情况,确定实际的、具体的序列。


梦的歪曲是造成梦的显意和隐意之间差别的机制。梦的歪曲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审查,即对隐梦的某些内容或省略,或弱化,或用暗示替代,或转移重心。二是象征,即用无关的意象代替原本的意象。


审查的倾向和做梦者清醒时认同的倾向一致,出于自己认同的公序良俗抑制隐梦中难以启齿的内容。而象征则是相对次要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实际上固定的象征意象很少,他列出了一些,例如房屋象征着人体,水象征出生和母子关系,旅行象征死亡。关于性的象征意象最多,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弗洛伊德将所有梦解析为性冲动,其实性只是在象征的意象里占主要,但象征本身只是释梦体系的一小部分技术而已。

 

4.以尝试解析本人的梦为例


如果有人问我一个人如何能够当上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我的回答便是:“通过探索你自己的梦”。(Freud1910a:33)

 

在《精神分析引论》和《梦的解析》中,不难发现弗洛伊德给出了大量他解梦的实际案例,在理论讲述中穿插其间,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对于释梦技术的实际应用的重视和被理解的期望。去年我恰好做过一个醒来后记忆非常清晰的梦,所以我就在此尝试运用上述的释梦的方法来进行解析。


梦的详细内容:https://tangerinetang.lofter.com/post/4c6fdd88_2b7a0ffa0


大致内容是我和一群学生一起走进了一座教堂,一位我熟识的导师随后出现在这里给我们讲课。她提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但没有得到她明显的肯定答复。


首先,按照弗洛伊德释梦的流程,先要询问做梦人梦中的元素能联想到的背景信息。我去年在这位导师的课题组里学习了半年有余,后来因为感觉压力太大、精神崩溃选择了退出。


具体经历:https://tangerinetang.lofter.com/post/4c6fdd88_2b6cc173b


教堂很容易引起对神圣的、圣洁的事物的联想,综合在这里和一群年纪相仿的同学一起听课和被点名,可以初步解读为我依旧认为跟这位导师做科研是一件神圣、值得追求的事情,是我梦里唯一的“北方”。即便是在充满压迫感和同辈竞争的环境里。


只有我被点到了,我渴望她的肯定,联想到我在科研工作里也曾经渴望得到她的唯一认可,担心她会被同班更优秀的同学中途签约。


我对梦里的椅子印象非常深刻,我在梦里意识到它既像东校区中二楼的长椅,在那里我学了几乎大学里所有对我来说最难的课;它也像我在预科中学的礼堂里的椅子,我喜欢在那里听过的每一场讲座。这可能意味着我很喜欢研究的内容,但对我来说确实难度很高。


教堂的走道光线昏黄,玻璃窗投进来的光线幽暗,联想到我一度担心这个专业方向是不是夕阳产业,我一直不确定自己的道路能不能走通。


最后,引入对固定的象征意象的考虑。弗洛伊德明确地提出教堂是对女性的性冲动的象征。他认为教堂有圆拱形屋顶,象征女性的人体。同时密闭的空间、建筑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


再推及梦的倒置表达方式,我的梦里强调了她穿白大褂,反义转换后就是我希望她没有穿白大褂,或许意指非职业形态的她或者裸体的她。解析到这里得出一个结论——我对这位导师有性冲动。


……


我睡眠和清醒时的审查机制当然都会想方设法避免得出和承认这个不好的结论!更不好的是,跟据精神分析的方法论,做梦人通过联想解释出的结果都是真相。


……

 

5.梦和过失的异同


过失实际上是本书的第一部分,而弗洛伊德建立起了过失和梦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带来了美妙的阅读体验,所以最后再讨论一下梦和过失的比较。


过失分为三种:一是口误及同类过失(笔误、误读等),二是不合理的遗忘,三是误拿、误放等疏漏。弗洛伊德认为,过失的本质是两种倾向的冲突,即干扰倾向对被干扰倾向的抑制,被抑制的对象反叛,就得到了最终折中的结果,即过失的出现。例如你讨厌一个人,但你出于社交需要,在提到他的时候要抑制侮辱他的欲望,这时可能就会口误说出侮辱性的词。


弗洛伊德在梦的部分将梦和过失类比,在梦这个课题中被干扰的倾向就是睡眠的维持,干扰倾向就是心理刺激的满足、潜意识里等待被实现的愿望,而这个折中就是人睡着的过程中经历用梦来暂时满足刺激、移除愿望的过程。这里弗洛伊德用的篇幅很少,我有疑问梦能否被划分为过失的一种,但仔细考虑这个类比,梦的折中更像是时间维度的折中,让你在夜间的时间段得到愿望的短暂满足,让你潜意识层面欲火中烧的时间缩短一些,和过失的两种倾向的折中有区别。

 

以上是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初步理解。谈论理论总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但弗洛伊德在演讲中提出的问题似乎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给人启发,可能这就是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以及他的理论作为精神分析的基石被批判和讨论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书目:

[1] 梅拉·瑟齐韦尔著;李新雨译:《导读弗洛伊德(原书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黄珊译:《精神分析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

评论(12)
热度(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屠龙少女汤汤 | Powered by LOFTER